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市场 > 机构

股市债市迎来逾百亿美元资金共振流入 外资开年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5-02-20

摘要:  开年首月,外资加码布局中国资本市场,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迎来资金共振流入。  国际金融协会(IIF)2月18日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显示,2025年1月,中国股市和债市自上年8月以来首次同时实现外资...

  开年首月,外资加码布局中国资本市场,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迎来资金共振流入。

  国际金融协会(IIF)2月18日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显示,2025年1月,中国股市和债市自上年8月以来首次同时实现外资净流入,当月吸引外资流入逾百亿美元。

  在政策预期积极、科技创新行业快速发展、资产稳定性凸显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的热情持续升温。德意志银行表示,全球投资者普遍低配中国资产,未来需要调整投资组合,以避免错失中国市场的增长机会。

  逆势而上

  中国股市实现20亿美元外资净流入

  IIF报告以“逆势而上”形容1月中国股市的资金流动图景。

  报告显示,今年1月,新兴市场股票整体遭遇明显的资金外流——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股市遭受重创,当月资金净流出量达到115亿美元。

  中国股票市场表现出众,吸引了约2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为去年9月以来最高。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科技创新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IIF称,随着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的发展兴趣增强,中国科技板块受到提振,抵消了新兴市场股市整体走弱的影响。

  “上调中国股票观点至偏高”“中国股市面临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价值重估机会”……近期,汇丰、摩根大通高盛、德银等多家外资机构也明确表达了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看好。

  政策的有力支持也是推升中国股市热度的关键“底气”。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宏观政策方面,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均有助于提振A股市场的估值。

  孟磊还表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发布,叠加存量资金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提升,保险、公募和社保有望在今年为A股市场分别带来1万亿元、5900亿元和1200亿元的长线资金净流入。结构性改革方面,提振消费、促进民企发展和稳外资均有助于降低股权风险溢价。

避险属性凸显

  人民币债券对外资吸引力提升

  从资金流向来看,国际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债券的青睐程度,显著优于股票。

  IIF报告显示,今年1月,新兴市场债券资金总流入达450亿美元,较股票市场增量显著。其中,中国债券市场实现外资净流入81亿美元,成为新兴市场债市资金流入的“门面担当”。

  国际投资者对于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投资差异策略,凸显出在持续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美国货币政策风险以及全球经济逆风的背景下,投资者仍偏爱相对稳定的固定收益工具。

  IIF经济学家乔纳森·福尔顿在报告中表示,新兴市场债券的吸引力在于其较高的收益率,以及较其他资产类别相对稳定的特性,进一步凸显了固定收益资产的吸引力。

  人民币债券的稳定属性尤为突出。国泰君安证券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孙欣欣表示,在全球金融资产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人民币债券正以其稳定性和低波动性受到境外投资者主动关注,吸引力日益提升。人民币资产已成为境外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境外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债券的热情自去年末便已重燃。去年12月,境外机构投资者结束了此前连续三个月的减持,当月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约100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18日表示,今年1月,外资稳步净买入境内债券,持有人民币资产意愿保持稳定。

  展望未来,孙欣欣表示,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人民币在利差收窄、对外贸易、经济基本面等因子的支撑下有升值动力,中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增强,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也将稳步推进。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摩根士丹利转向 不再看空MSCI中国指数!本周已有多家外资巨头上调对中国股市估值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