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碳”新路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贡献基层经验和力量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4-03-01
201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的八个城市(新区)开启了为期五年、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重庆、甘肃兰州新区等后续又获批建设绿金改革试验区。
目前来看,全国10个绿金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带头作用,推动绿色金融在全社会逐步实现从蓝图和理念到实践和行动的跨越,形成一系列有益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试验区(含已结项)绿色贷款余额接近2.3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4.96%。绿色债券余额约3600亿元,同比增长29.55%,对区域低碳转型支持力度不断提升。
人民银行研究局撰文指出,鼓励更多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立足区域实际,继续探索多样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支持有特色、有基础的原试验区升级,鼓励发展转型金融,持续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全局发展贡献基层力量。
因地制宜推进试验区建设
近年来,这些绿金改革试验区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从多角度创新改革,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提供了多种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例如,浙江和广东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需求非常迫切,叠加市场效能领先,在绿色金融市场供给方面表现出更多前瞻性与多样性;贵州和江西两地同属绿色资源丰富、产业特色明显的地区,其充分利用绿色金融优势和产业特色融合,探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内陆边疆地区统筹生态脆弱的基础与发展可再生能源等生态优势,谋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记者注意到,除全国10个绿金改革试验区外,上海、山东威海等地也在积极申建国家级绿金改革试验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廷辰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这些地方具有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自然禀赋条件和产业基础,因此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自然而然地想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也就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
“多地积极申请绿金改革试验区,主要是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需要大量绿色金融资源支持。”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对地方经济绿色转型,区域生态保护,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新经济增长引擎具有长远意义。
创新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国银行在浙江湖州、广东广州等地推出多个绿色金融特色产品;中国建设银行安排专项资金,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全面支持试验区建设;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湖州落地全国首单“保险+服务+信贷”绿色建筑性能保险……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机构、制定绿色金融转型规划、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碳核算及环境信息披露、先行先试绿色金融标准、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扎实促进试验区绿色金融发展。
其中,在创新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各地都做出了有益探索。例如,围绕环境污染防治,浙江衢州首创生猪保险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安环险”风险减量管理模式;围绕破解“垃圾围城”、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广州创新推出以企业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和电费的未来收益权为质押的贷款;围绕绿色新基建,贵州贵安新区运用银团贷款支持以绿色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绿色低碳新基建,打造全国金融基础设施集聚地。
围绕转型金融领域发力
在绿金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各地也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业内专家认为,转型金融是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延伸,未来绿金改革试验区要结合当地产业转型发展实际和绿色金融发展趋势,积极开展转型金融实践,形成多项首创性实践成果。
其中,作为国家首批绿金改革试验区,湖州市在发展绿色金融的同时积极开展转型金融实践,推出了国内首个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通过试用转型金融标准、构建转型金融服务体系、开展数字化碳账户核算、防范化解转型风险,科学有序推动区域碳密集型行业低碳转型。
为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湖州市还将金融服务转型活动情况纳入金融机构年度绿色金融改革工作考核。对照企业转型方案,每年定期评估企业转型效果和预设转型目标完成情况,防止出现“假转型”。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