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观察 > 观察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阶段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4-03-01

摘要: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一个重大的国家...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场亿万人参与的伟大实践,就此开启,十年不辍,笃行向前、向深、向未来。

  10年路途,艰巨又匆匆。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京畿大地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今,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雄安新区城市框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等建设取得新突破。夯基垒台、落子布局后,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在国新办2月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构建形成疏解的方案和政策体系,推动首批高校、医院、央企总部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同时,出台关于户籍、投资以及疏解到雄安的职工或者企业的工资收入等政策。北京首都功能的布局不断在优化,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据介绍,当前,北京市疏解了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中国三峡、中国船舶、中国电子总部分别从北京迁移到武汉、上海、深圳。

  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北京市“四套班子”以及70多个市级部门、3万多名工作人员已经迁至副中心办公。

  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需要增强“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雄安新区,建好城市副中心,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强化区域产业协作,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促进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三地群众。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成为北京新的“两翼”。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协同发展是关键。郭兰峰表示,交通、生态和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率先突破的三大重点领域。

  目前,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到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已经达到1万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此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99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直接结算。

  “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也将有新动向。夏林茂介绍说,目前,通州与廊坊北三县跨界道路已经有10条,厂通路今年年底也将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全面建设,在三河市设了5座车站。

  此外,天津也在着力拓展“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交通圈”。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介绍说,2023年年底,天津城区到大兴机场的津兴城际高铁建成运营,天津市区到北京大兴机场只需要40分钟。此外,还开通了天津武清区到北京的客运“定制快巴”,使两地通勤效率大幅提升。

  雄安新区建设蓝图成实景

  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也在努力拔节生长,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目前,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郭兰峰表示,当前,雄安新区城市的框架已经基本显现,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白洋淀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雄安新区也有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代码、车牌等。雄安新区“四纵三横”的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网络已经全面建成,启动区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与此同时,雄安新区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加。例如,京雄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公共交通、就医购药等多个应用场景两地互通。为了保障疏解单位和人员的切身利益,2023年,出台了雄安新区28条政策,保证疏解到雄安的人员有“三个不低于”,即创业条件、居住条件、工资收入总体不低于在北京时的水平。

  各个方面的信号表明,雄安新区正在不断从蓝图变成实景。

  京津冀,1亿人口,10万亿经济总量。10年来,顶层设计之下,来自各行各业、各城各乡的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探索,为宏伟蓝图提供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第135届广交会开幕 2.9万家企业参展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