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观察 > 观察

保险业多方面发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08-12

摘要:  作为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今年以来,保险业围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发挥了长期稳健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为制造业提供综合保险服务  “当前,我们已经与包括中国商飞、上汽集团、华为公司...

  作为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今年以来,保险业围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发挥了长期稳健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为制造业提供综合保险服务

  “当前,我们已经与包括中国商飞、上汽集团、华为公司、临港集团、城投集团、申通地铁集团等在内的多家大型骨干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上海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保险产品与服务,包括多种类的财产险、责任险、信用保险、寿险、企业年金和员福产品等,制造业企业可以更好体验中国太保专业的保险服务和‘一站式’客户服务。”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表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制造业稳,实体经济才能稳,宏观经济大局才能稳。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的指引下,全国多城市提出“制造强市”战略,强化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转型。为保证制造业平稳运行,近几年,保险业积极投身自主创新领域,多家保险公司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及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通过一整套、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助推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破解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下游领域高端产品质量的“卡脖子”难题,立足主业优势,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及智能制造保驾护航。

  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中国太保充分发挥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核电风电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等制造领域的业务拓展,打造了轨道交通团队、海上风电团队、核电团队以及光伏团队等专业化服务团队,建立了涵盖客户应急救援、风险检验、产品销售等方面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国内相关制造业和基建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据中国太保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傅帆介绍,未来中国太保将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提升科技、新能源、重大技术装备、高端制造等领域承保专业能力,服务创新产业生态,提供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同时,在险资配置方面,重点关注以“新基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终端等新赛道的投资机会,充分发挥险资长期稳定特性以及保险公司专业化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助力提升经济中长期发展韧性及创新动能。

  精准注资基建项目

  大国基建,安全为重。近年来,部分险企为我国基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

  2022年汛期,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我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为应对汛期灾害,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工作,阳光财险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组织一支涵盖近500余名风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专项行动。据悉,阳光财险风控团队首先系统化筛选全国汛期高风险企业、工程保险标的,随后立即进行现场风险查勘,全面排查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适用、可行的防损改善措施。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阳光财险还积极发挥风控优势,本着“从灾后理赔向灾前防控转变”的理念,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开展工程险巡防专项行动,基于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建设规模、工程特点等多维因素,针对铁路、公路、房建、水电、污水处理等多个专业特点,再结合不同工程阶段、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各类风险的动态变化,阳光财险准确地将包括大型桥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大型旅游环线、生态区域治理等60个风险较大的工程险项目标的列入风险巡防计划。以“专业+科技”推动风险管理和增值服务升级。

  基建投资常被视为逆周期调节的主要抓手,在稳增长方面效果显著。除立足主业外,近年来,保险业积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被视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链与资金链有机融合重要工具的保险资金,也通过发行设立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等多种方式,向国内众多融资主体进行精准注资,为实体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据介绍,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权、资管产品、投保联动等多种渠道参与绿色投资,为清洁能源、低碳节能、清洁生产等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截至2022年5月,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共登记(注册)产品2554只,登记(注册)规模5.69万亿元,产业范围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区域发展等,为实体经济项目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传统基建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对基建行业来说,引入险资投资有望盘活部分存量资产,补充资金来源。”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险资主要优势在于规模大、期限长和资金流入流出都比较稳定,非常符合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因此,险资在投资基建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小微企业纾困

  上海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源生物”)是一家药品保健品出口企业,疫情发生导致该公司出现现金流危机。为缓解资金压力,今年上半年,祥源生物向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提出保单融资申请。接到融资申请后,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联合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积极为客户开通线上融资通道,协助核实企业的出口报关单据,并优化企业融资申请材料,全方位协助客户解决系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企业资金不断流。很快,约170万美元的融资款项顺利发放到企业账户。

  小微企业是产业升级的新生力量和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险业鼎力扶持的对象。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经营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导致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弱,易陷入财务困境。而保险的分散转移与补偿风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例如,‘保险+信贷’业务的拓展,一方面保障了小微企业的信贷权;另一方面也为小微企业提供了风险兜底服务,能够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降低增信成本。”铜陵学院经济学副教授芮训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遇到困难,为及时做好应对,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细化政策,重点帮助疫情之下受挫严重的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今年6月,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保险业多方面发挥保障功能,鼓励保险公司针对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特点,积极发展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业务,创新保险产品,丰富企业风险分散渠道。

  为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风险保障,阳光保险立足主业、开拓创新,推出中小微企业专属保险产品,专注于保障中小微企业雇员的财产损失、人身伤亡等,解决中小微企业实际风险。据了解,目前阳光保险已为小微企业提供超过1500亿元风险保障。

  一次保障不是终点。据了解,面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保险投保率低、风险保障不足、经营面临的风险多、抗风险能力弱等痛点,阳光保险不断升级旗下组合产品,用更精细的保障内容、更全面的保障范围精准解决小微企业难题。在产品端,阳光财险升级“老板安心3.0”等现有组合产品,在2.0基础上增加财产综合损失险和营业中断险保险责任,最大限度保障客户权益。同时,推出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复工专属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保险+服务”等举措。

  芮训媛表示:“在继续创新保险产品、提升服务效率的基础上,对于小微企业要构建全供应链保险产品,从原材料到市场营销搭建全产业链保险产品服务,将风险内置化,保障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应是未来保险业更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向。”

  阳光保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阳光保险将紧紧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一使命,深入研究企业痛点难点,不断实践创新,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聚焦前7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