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板块强势反弹 六大投资人士谈后市动能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07-18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矛盾冲突频现,军工板块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热门。截至7月15日,中证军工指数从4月27日以来涨幅已达35%。
这一波反弹的动能在何方?军工板块是否有长期布局价值?借道基金应该如何参与?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招商基金研究部总监冯福章、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副总经理陈龙、博时基金行业研究部研究员兼基金经理助理郭永升、长城久源基金经理翁煜平、创金合信先进装备基金经理李晗、永赢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戴清,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多因素促发军工反弹
中国基金报记者:截至7月14日,中证军工指数从4月27日以来反弹36.98%,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冯福章:一方面,军工无论是中长期需求或者短期中报都处在靠前位置,而股价年初至4月27日下跌37.5%,跌幅位居倒数第二,基本面与股价出现了较大的背离,这是本轮反弹的核心点之一;另一方面,前期由于美国加息等预期,市场对成长板块估值容忍度降低,4月底以来随着光伏、新能源车等反弹,市场对成长股的估值容忍度继续提高。
郭永升:近期军工板块的反弹驱动因素主要有:一是前期显著超跌;二是年报、一季报重点细分板块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化表现亮眼。特别是在21Q1高基数的情况下,还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翁煜平:经过四月份的下跌,到四月底主流标的的估值基本都跌到了30倍以下,处在很低的位置,从业绩估值匹配度来看,配置价值比较高,一季度业绩兑现之后,市场对军工板块逻辑的信心得到了修复,估值又处在历史低位,于是有了一波比较可观的估值修复行情。
李晗:军工板块今年跌幅较大,虽有反弹,仍只是对此前大幅调整的修复,截至7月15日收盘,今年累计跌幅仍达19%。军工板块在市场环境好时超额收益较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保持了强贝塔的运行特征,这也使得军工板块在反弹过程中弹性较强。
戴清: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第一、稳增长背景下市场风格切换,3月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反复,市场风险偏好持续降低,科技成长赛道普遍承压;第二、政策变化引发对行业竞争格局和利润空间担忧,例如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变化、《电子元器件名录》等;第三、年初部分央企下属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对市场信心造成一定压制;第四、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对成本压力的担忧,尤其是以镍为主要原材料的高温合金及航空发动机锻铸造成本明显上升。
进入5月之后,大盘情绪回暖,同时上述军工行业的一些担忧也得到缓解,包括镍价逐渐回落、板块二季报业绩依然强劲、产业链调研显示行业的景气度可以持续等等。因此,市场在前期超跌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反弹。
军工板块基本面向好
是最大的利多
中国基金报记者:展望后市,这轮军工板块反弹的持续性如何,未来的利多与利空因素分别是什么?
冯福章:在板块反弹短期幅度较大的当下,往后看应当考虑几个问题:第一、军工板块的逻辑有变化吗?我们认为没有。
第二、军工板块公司业绩如何?2022上半年供需相对其他行业受到疫情影响小很多,因此无论是增速还是确定性都有一定优势。
第三、当前位置估值高吗?当前估值合理。对军工板块50家核心公司的预测,无论是业绩增长或者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基于以上:我们认为军工板块逻辑依旧,业绩增速较高且确定性较高,估值合理,还没有到估值泡沫化阶段,如有深度调整可加大布局。
郭永升:军工板块部分重点标的过去8个交易日估值快速修复,但很多核心资产仍处于历史估值较低水平。利多因素:航空航天、信息化赛道业绩确定性高;且不受宏观经济影响;部分企业性价比高。
陈龙:4月27日以来的这轮修复行情确实远超市场预期,但是底层的逻辑还是疫后经济的环比复苏以及流动性宽松带来的存量资金回补,目前看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北上以及部分机构资金。从两融的数据来看,个人投资者仍然是偏谨慎,情绪并没有显著改善。
上行的机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超预期的修复,重点关注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改善;二是新增资金入场,重点关注偏股型基金的发行情况。
下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经济环比修复的证伪,目前看7月初公布的6月份经济和金融数据,大概率能够延续改善的趋势,而证伪时间窗口最快或在7月底或8月初,此时叠加了科创板三年解禁、7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26~27日)。
戴清: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行业确定性的高景气有望维持。长期的确定性的投入或将为行业带来持续的高景气,预期在未来几年内或有望保持中高水平的增速。今年相比去年,虽然因为基数变大导致行业增速有所回落,但是考虑到当前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军工板块的业绩无论是增速还是确定性跟其他行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预计军工板块的业绩可能依然保持不错的增速,下半年,基本面强劲的子板块依然值得关注。
看好航空航天、信息化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待军工领域的未来投资机遇?具体关注哪些细分领域?
冯福章:我们认为军工行业的投资已经从过去较多“主题炒作”、“资产注入”转向了基本面和业绩投资,同时叠加改革加速,需要自上而下选择高景气的细分赛道和核心卡位环节,同时自下而上选择优质标的相结合。
投资机会可能集中于四大领域:高景气的航空、航天,兼具武器装备放量+渗透率提升+技术更新迭代快+国产化率提升逻辑的信息化和新材料。
郭永升:2022重点看好四大典型方向:一是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二是航空制造产业链。三是导弹产业链。四是电子元器件产业链。
翁煜平:航空航天和信息化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领域,会持续维持较高的景气度,布局这两个领域有望获得高于板块整体的收益率。
李晗:随着战争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方向演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而且信息化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相较机械化产品更快,因此从较长时间周期看,与信息化相关的军用通信、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等细分领域都有望产生增长较快、较持续的优质投资标的。
戴清:基于基本面即景气度和业绩增速来做选择,下半年我们关注的方向包括:
一、航发产业链:发动机配装、换装以及维护需求或将打开行业长期成长空间,镍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有望提升整个产业链高温合金、锻造、主机集成、使用维护等环节的盈利水平。
二、军工电子:受制于下游需求结构调整、产能制约以及短期疫情影响,上游被动元件等军工电子企业订单环比增长有限,1Q22业绩增速较低。下半年随着产能等压制因素有望逐步解除,叠加疫情后复工复产,军工电子核心供应商业绩有望环比提升。
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军工板块估值处于什么水平?能否谈谈?
冯福章:分位值来看,当前申万军工PE-TTM 为57.68,处于历史分位14.84%;相对估值来看,根据我们当前对军工板块的分析,认为相关企业业绩增长或者估值或仍有提升空间。
李晗:军工板块经历了上半年的大幅度下跌和近期的持续反弹之后,行业内部的估值分化愈发明显,头部的公司估值重新回到了较高位置,而很多中小市值的公司估值则处于低位,已经基本和传统制造业实现接轨。
郭永升:当前军工板块基本面驱动的标的PE多数位于20~50x区间,相当一部分优质资产位于20~30x区间,22/23年复合业绩增速在30~40%,成长性与估值匹配度高。
戴清:军工估值从PE(市盈率)来看,当前整个军工指数的PE从3年、5年、10年来看都在30%分位以下,很多增长不错的公司今年在40倍或接近50倍的水平,部分稳健增长的公司当前对应今年30+倍的水平。分板块来看,航空制造产业链上,主机厂都在大几十倍,核心配套企业在30~40倍之间,材料企业在45~50倍左右,信息化方向上,元器件企业普遍在20倍上下。
目前的估值位置,基本是和各个环节的增速能够相匹配的。从中长期来看,尤其进入下半年,可能要按2023年的业绩去看估值,部分增速持续性较强的公司的性价比或值得关注。
宜通过定投形式
借道主题基金布局
中国基金报记者:普通投资者若要投资军工板块,您有何建议?
冯福章:军工板块较为封闭,资产证券化率低信息验证难度高,需要多年的积累将碎片信息体系化。板块股价波动仍然较大,选股和适当择时尤为重要。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每年会花大量的时间调研上市公司和产业链非上市公司,普通投资者若要投资军工板块,我们建议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考虑通过配置军工主题基金争取把握军工高景气发展的红利。
李晗:如果投资者看好军工行业长期的成长前景,可以考虑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将部分资金通过定投主题基金的方式参与军工板块的投资。
戴清:此前人们对军工股的认知往往都是滞后或者说有偏见的,认为它就是玩题材的牛市品种,实际上我们从2020年以来,无论是业绩的持续验证,还是从一线调研得到的反馈,都显示订单和景气度情况较好。普通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更多关注基本面,关注公司实打实的业绩,也可以相信公募等专业机构的投研力量。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