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保险+期货”模式 持续服务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02-25
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其中提到,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这是“保险+期货”连续7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保险+期货”产品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保险+期货”在保障农户收益、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得到多方认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未来“保险+期货”模式将进一步完善。
“保险+期货”已成功实践多年
连续多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保险+期货”,已成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一张“金色”名片。
“保险+期货”模式是中国期货业与保险业为解决保障农民收入问题合作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最早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于2015年联合会员单位探索实施。2014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率先组织期货经营机构在黑龙江省等农业大省进行玉米或大豆场外期权试点,助力种植户化解收获期市场价格下跌风险,效果显著。只是农民缺少专业的金融基础知识,导致扩大试点的时间成本和难度提高。因此2015年引入广大农民更为熟悉的保险产品,发挥期货行业的专业优势以及保险行业的渠道优势,“保险+期货”业务诞生。
在此前多年的脱贫攻坚实践中,145家期货公司积极响应号召,立足精准扶贫、聚焦专业帮扶,结对帮扶了292个国家级贫困县,投入帮扶资金9.69亿元,为脱贫攻坚贡献了“期货智慧”和“期货方案”。
令期货行业振奋的是,我国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2021年10月,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名单揭晓,在106个最佳案例中,由新湖期货申报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开创白沙县精准扶贫新模式》成功入选。据悉,该项目由海南白沙县政府和新湖期货、人保财险合作,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支持下,利用金融衍生品来保障胶农收入。
事实上,像白沙县这样利用“保险+期货”模式的地区还有很多。上海期货交易所自2017年起已连续5年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工作,2019年又积极探索支持龙头胶企开展“期权稳产行动”试点,2021年“保险+期货”及“期权稳产行动”项目总计赔付近1.15亿元,稳定了13.3万胶农的收入。郑州商品交易所2021年在新疆、甘肃、广西等8个省、自治区继续加大“保险+期货”试点支持力度。大连商品交易所7年来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600个,投入资金约9亿元。
“保险+期货”模式将持续优化
去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丰富农产品期货品种,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功能。这对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及“保险+期货”模式,表明该模式在保障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永安期货北京分公司“保险+期货”专员刘锦程表示,目前,“保险+期货”模式已经由过去单一的价格保险过渡到价格、产量风险同时考虑,衍生出更具保障内涵的收入险。同时,“保险+期货”的覆盖范围也从最初的种植业拓展到了风险转移需求更大的养殖业。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保险+期货”发挥更精准作用。分析人士认为,2022年,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需着重丰富项目品种、扩大项目规模、优化项目合约设计,提升项目的影响力和惠及面。
今年1月,中国期货业协会向期货经营机构发出的“期货行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倡议书”提出,进一步增强“保险+期货”项目方案设计和对冲交易能力,优化对冲策略,着力解决费率厘定、基差风险等难题,切实提升项目保障效果,稳定农户收益,服务农户增量扩面,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不过,保费的来源始终是“保险+期货”在“三农”领域全面推开的瓶颈之一。“保险+期货”项目的保费来源,一般包括政府补贴、服务主体自缴及其他渠道补贴、期货交易所支持等,保费来源的结构目前正在进行动态优化。业内人士表示,“保险+期货”模式若要实现更大覆盖面、更高数量级的推广,在农民合理负担的前提下,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提供更大财政支持。
上述中国期货业协会倡议书也提出,积极寻求与政府、其他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的合作,不断提高外部资金对“保险+期货”项目的支持比例,推动完善国家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形成项目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
据悉,今年1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启动了2022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和“期权稳产行动”试点工作。据了解,上海期货交易所今年将投入1.69亿元,帮扶资金创历史新高,并且首次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