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好普惠金改的“江西样板”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1-12-23
278家机构、643项产品,贷款、贴现、担保、保险、上市全品类金融服务……在近日举行的江西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江西省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集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于一体,贯通地方征信平台和商业银行风控系统,为企业提供纯线上“一站式”金融信息查询、需求对接和相关业务办理,这也是江西普惠金改创新实践的又一最新成果。
2020年8月31日,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获批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一年来,这片曾点燃“星星之火”和孕育了“长征精神”的红色热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殷殷嘱托,勠力同心,构建新机制、拓展新路径、探索新模式,助力江西普惠金改乘风破浪。
在深入赣州、吉安两市采访中,《金融时报》记者深切感受到,在普惠金融引擎的拉动下,革命老区焕发的生机与活力,生动诠释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所带来的发展潜力;而赣州、吉安普惠金改这艘船也在不断提档升级的金融服务中驶向更为广阔的蓝海。
直面挑战 逆风扬帆
普惠金改试验区落地江西,改什么?怎么改?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事实上,江西普惠金融最早可追溯到20年前的婺源小额信贷。此后,围绕普惠这一核心也进行了多种尝试,其间,江西金融机构数量、信贷总量都有明显增加。但传统金融在普惠实践中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贴近以及不可持续的问题在根本上没有得到解决。此外,由于各方资源难以整合,普惠金融事业发展市场遭遇“顶头风”。2015年,某银行总行曾在赣州开展“寻找信用贷款”调查,结果全行上下竟无一笔信用贷款。
普惠金融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箭在弦上。普惠金改试验区落地江西,正给了江西金融直面困难的契机。“脱离了符合老百姓实际有效需求的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就是镜中花水中月。”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张瑞怀直言。
怎么改?毫无疑问,必须找到普惠金改的难点并逐一破解。结合多年普惠实践经验,人行南昌中支党委清晰地意识到,现阶段普惠金改已进入攻坚期,难点既不在于形成某个机构或某个市场,也不仅仅在于用各种手段来改变试验区外部环境,而在于理顺体制机制,形成上下合力,让金融能够真正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因此,在谋划改革蓝图时,人行南昌中支从筑牢政治基础、理顺体制机制入手,为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围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造金融生态环境、探索商业可持续等方面构建改革的四梁八柱,并指导赣州、吉安两地结合工作要点和指导意见,因地制宜细化重点工作和具体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确保多部门齐抓共管,既能分解任务到人,也能责任落实到岗。
“如果不能啃下这些‘硬骨头’,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江西普惠金改就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张瑞怀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我们的预期目标是,不仅要在3年内建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激励相容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的金融基础设施,还要走出一条普惠金融改革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道路。”
锐意进取 激发活力
面对“深水区”的暗礁险滩,试验区在改革中化解风险,在发展中应对挑战。
跳出现有的体制格局,是江西普惠金改最大的亮点。工作考核办法、共享数据平台建设方案、财税奖补政策、差异化监管政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信用创建方案、尽职免责条款……从工作推进到制度保障,体制机制的全面升级为普惠金改增添底气。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赣州市以平均每月3份文件草拟征求意见修改出台的进度,实现赣州普惠金改“1+N”制度框架迅速形成,并在国务院批复的五省七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中率先出台首个普惠金融考核方案,奖惩并举全面激发工作动力。
改革措施落地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同步升级,其中,打造多层次金融市场可谓关键一环。试验区加速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入驻,鼓励银行机构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支行,选派金融骨干驻村,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站全覆盖。有序制度下的良性竞争,调动了金融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也激发出普惠金融发展内生动力。试验区多家银行主动下沉网点、下放授信审批权限、下派信贷审批官,提高贷款发放质效。金融产品加速创新,仅吉安市银行机构就围绕产业集群、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创新特色信贷产品60余种。人保财险还将赣州作为该公司保险产品创新试验特区,推动巨灾保险、“保险+期货”模式先行先试。
提升效率和防风险并重,才能更好地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在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的大力推动下,试验区积极发展数字普惠、绿色普惠,创新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征信平台,推动农村产品交易平台建设,让数据“活化”释放价值,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同时,试验区从强基础入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金融中介管理,制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缩短代偿周期,推进金融审判庭建设,多渠道开展金融宣传活动,实施金惠工程、推动国债下乡,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为试验区普惠金改营造良好的氛围。
稳步推进 立足长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承载江西普惠金改的大船已经扬帆起航,过去的一年披荆斩棘积蓄能量,面对新的征程正蓄势待发。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末,赣州市和吉安市贷款余额分别为6533亿元和29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5.9%。其中,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1143亿元和6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7%和16.95%,利率较年初分别下降0.41个和0.24个百分点。《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尽管江西普惠金改仍处于初始阶段,但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已经展现出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坚定决心和思想转变。
“信用贷款占比已超过50%。”农行赣州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宋海涛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普惠金改带来的最大触动是思想的转变,如今“送贷上门、廉洁办贷、效率办贷”的理念在该行深入人心。面对普惠金改浪潮,城商行的行动更直接,赣州银行重新梳理内部流程和考核奖励机制,并聘请首席信息官,设立敏捷工作组,创新普惠产品,迅速响应普惠金改。随着银行机构的加速下沉,农商行也明显感受到农村金融领域的竞争压力。农信社吉安辖区党组副书记王茂波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一线明显感受到农户对利率更加敏感,对银行服务要求更高。他认为,这对农村而言,是普惠金融的改革红利;对农商银行而言,是普惠金融时不我待。
随着普惠金改持续推进,当地政府部门也意识到,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离不开金融系统大力支持。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行长夏春雷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推动赣州普惠金改过程中,政银携手越来越多。以推动农村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为例,在大数据管理局的参与和协助下,已打通了44个部门144个系统,汇聚数据达7.85亿条,其中归集涉农数据65.34万条。正如吉安市市长罗文江在现场推进会上所说:“吉安的发展需要金融给予更大支持,政府部门要主动学习金融、拥抱金融,要以普惠金改试验区为契机,奋力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在谈及对赣州、吉安普惠金改工作体会时,张瑞怀表示,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改革创新而言,永远都只有进行时,容不得一丝懈怠。他表示,唯有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才能真正推动金融事业的前进,打造好普惠金改的“江西样板”,开创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