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观察 > 观察

进博会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1-11-08

摘要:  11月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八方宾客齐聚上海共襄盛举。六大展馆内,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琳琅满目,展商云集,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示着中国经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在首届进博会...

  11月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八方宾客齐聚上海共襄盛举。六大展馆内,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琳琅满目,展商云集,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示着中国经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在首届进博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各国郑重承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从首届578.3亿美元意向成交额,到第二届711.3亿美元意向成交额,再到第三届在疫情影响下依然达成726.2亿美元的合作意向,进博会“成绩单”不断刷新纪录,进博会正越办越好。第四届进博会在展商数量、展览规模等多个方面再创新高,更多惊喜等待开启。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从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到继续完善开放格局、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再到建设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我们用一项项务实创新的开放合作举措向世界交出一份又一份精彩的进博会“答卷”。 

  目前,第三届进博会上提出的扩大开放举措已经基本落实。一年来,我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至21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容至105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增至5个。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在2020年由40条减到33条,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在抓紧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正式施行。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金融业准入负面清单正式清零,“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落地,中国国债被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 

  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既造福自身,也惠及世界。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中国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与世界经济实现了良性互动。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7.4%,在服务领域开放近120个分部门。截至目前,中国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立了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从“卖全球”到“买全球”,中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有报告指出,2010年至2020年,中国对世界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7%。 

  也正是拥有这样开放、合作、共赢的胸怀,以及脚踏实地、重诺实干的精神,进博会才得以释放越来越强大的磁力,“朋友圈”持续扩容升级。虽然有疫情阻隔,但参展国家和企业依然热情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同时也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中国市场有着庞大的吸引力,我们要通过进博会抓住中国机遇。”在历届进博会上,参展商无不对中国点赞。在这种吸引力背后,是快速崛起、潜力无限的中国消费市场,和无惧风雨挑战、充满韧性的中国经济。 

  新冠疫情对各国都是一场大考。中国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是去年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8%,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为“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也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球经贸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前三届进博会的火爆场面让全世界对于中国强大的购买力印象深刻。基于扎实的经济“基本功”、14亿人口旺盛的消费升级需求、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中国更将成长为全球最具规模和潜力的大市场,助力世界经济稳步复苏。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过去40年,中国经济在开放条件下广结硕果,未来也必将在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但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海外疫情还在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穿透眼前迷雾,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只有多方携手,才能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三个不会变”再次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未来,一项项重大对外开放政策将继续落地生根,这将成为推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将为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红利提供宝贵机遇。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探索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共同语言”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