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时政

外资准入养老金管理市场 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07-25

摘要:  7月20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就银行业、保险业最新公布的对外开放措施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金管理市场以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为主,规模和增长有限。而国内养老金管理公司还处...

  7月20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就银行业、保险业最新公布的对外开放措施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金管理市场以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为主,规模和增长有限。而国内养老金管理公司还处于试点阶段,只有一家由建行设立的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允许外资设立养老金管理公司,有利于增加主体类型,增强市场活力。

  长期来看,一个开放的、活跃度高的金融市场有利于防控风险,有利于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也有利于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在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过去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为继。麦肯锡曾预测,到2050年,我国平均每2.3名劳动力将供养一位老人,而这一数据在2000年为每9.9名劳动力供养一位老人。因此,第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的快速崛起既迫切又必须。此次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通过引进国外成熟养老金管理经验,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养老金投资管理水平。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国养老金管理皆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的一套体系。

  目前,我国政府基础养老金存量资产约为4.4万亿元,占比超过70%,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险刚刚起步。反之,大多发达国家养老金管理的特点是市场化程度很高,在政府采取各类激励性政策的背景下,第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占绝对主导地位。而且,在发达国家,基金系资管公司往往是养老金市场的核心主体,凭借更为丰富的产品组合、更为专业的投资管理服务和权益市场带来的高投资回报,超越银行和保险公司,成为第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市场的主导者。第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的绝对主导地位使得发达国家在提供养老金方面财政压力较小,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较为完善。

  事实上,细观各国经验,如何进行养老金管理并没有最为理想的统一模式,我国应根据自身特点创造专属的养老金融模式。目前,我国政策层面的激励也在加速促进第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的发展。无论是银行、基金公司或是保险机构,在养老金融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业内专家表示,从养老金自身特点来看,其自身定位是长期持有、长期投资以及追求稳定增值。因此,在众多金融产品中,保险业的投资管理原则与养老金的追求完全适配,养老行业是保险机构的长期投资标的之一,业务更可以与养老投资形成资金互补优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城乡居民对养老健康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保险公司依据其自身产品保障功能对养老投资有加成优势,未来打造养老产业生态圈更加可期。

  除保险公司外,银行系养老金管理公司应当是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养老金管理公司即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是由中国建设银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分别持股85%、15%创立的。在公司初创之时,其投资管理目标即制定为本金绝对安全、稳定适度回报、可持续增长,将养老金的安全、保值作为投资管理的第一目标。由此可见,银行系养老金管理公司与保险机构对养老金的投资管理都是倾向于稳健可持续。在养老金管理方面,银行系公司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其资产端的资源和数据风控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拥有全面的客户信贷信息等资料,可以为养老金投资管理方提供适合养老金投资特点的优质资产,从而实现养老金融闭环运作。麦肯锡研究报告认为,未来银行更可以以个人财富管理为入口,成为保险或基金等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核心流量入口,做养老金市场“财富+养老”的一站式服务商。

  与银行系和保险系相比,公募基金公司在国内养老金三大支柱中占到第二支柱市场份额的40%,未来公募基金应继续提高在年金投资业务上的资产配置以及投资管理能力;并在扩展第三支柱业务方面,注重以长期、稳定投资为核心,匹配相应的支持机制。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会同相关部委共同做好养老金管理公司许可准入工作。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地,我国养老金管理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扩容,进一步提升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北京银保监局出台票据业务监管文件强化业务规范整治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