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文化

一庭花木自青春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01-04

摘要: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着塞北的雪与海南的雨,2019年悄然而至。  “一庭花木自青春”。本栏目拉拉杂杂写了整整一年,或可算是“几枝花木”。但是,与故宫“放下身段”吸引年轻人的“百花齐放”相比,联语...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着塞北的雪与海南的雨,2019年悄然而至。

  “一庭花木自青春”。本栏目拉拉杂杂写了整整一年,或可算是“几枝花木”。但是,与故宫“放下身段”吸引年轻人的“百花齐放”相比,联语也显得过于“高雅”了。而在将要走进2019年的影院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记起已经告别了十年的、为改革开放40周年的“向阳花木”倾尽心血的谢晋导演。

  雉尾云移,看玉烛光中,星扶华盖

  螭头香动,听金铃声里,风展春旗

  这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题故宫养心殿的联语。

  “雉尾”即烛台,“华盖”为星官名,在五帝坐上,此处比喻帝王。“螭(chī音吃)”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乃蛟龙之属。“螭头”在此代称香炉。全联的意思是:养心殿烛影摇曳如薄云,帝王威严而安静,俯瞰王土。香炉里青烟缭绕,屋檐下金铃叮咚,春风已然展开了旗帜。

  乾隆爷掌权64年,有大兴文字狱之过,但他个人的文化素养却还深厚,一生作诗无数,尤其擅长对联。关于他的“对联桥段”编一本厚书绝无问题。

  笔者想说的是:这养心殿的联语,一股子“帝王气”,是皇帝在自己的寝宫里“养心”或偶尔从事政务之际的感叹。然而,历史走到今天,乾隆爷那一页已经扎扎实实地“翻过去”了。

  《新京报》2018年12月25日消息,“600岁故宫与顶级网红:难以复制的‘逆生长’”。说近年来故宫搞综艺、开咖啡店、卖彩妆……屡屡引爆话题;“放下身段”吸引年轻人,古老的宫殿一直在探索着各种可能。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2017年博鳌论坛上表示,以往故宫文化产品注重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但缺少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与大量社会民众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存在较大距离。因此倡言文化属性与创意性、功能性并举。

  借助历史文化、清宫戏乃至“双十一”之类的推动,雍正皇帝回复奏折的御批文字骨瓷杯供不应求,因上书“丝毫勿虑 尽量发胖”字样,不无诙谐。乾隆御笔所画的图案纹样被制成了帆布包,销量尚可。他动辄在所藏书画上加印,则衍生出了“乾隆的百宝箱套装印章”。前不久,故宫出品了第一档电视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开了咖啡店,还推出了口红、眼影等系列主题彩妆,每次新动作都能成为热议话题。

  结果是“故宫博物院目前每年文创产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元”。还要在2020年紫禁城600岁之际,进一步释放海外影响力,“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一句话,如今的“养心”是养年轻的心,网民的心,游客的心——从庙堂下放到广场,“雉尾”“华盖”“螭头”各各放下了“皇恩浩荡”的架子而“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总之,“严防死守”是保护,“文创上新”也是保护。如何既能够养文物之心又能够普及文化、收获效益,将是新年里的新课题。

  历朝文采辉楹畔,大地风光列眼前

  1984年11月5日,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成立。爱新觉罗·溥杰先生参会并被聘为顾问。此乃他的即席贺联。此联出语平易但气势不凡,凸显楹联即对联的传承文化、指点江山的作用。

  梁章钜《楹联丛话》有引用:在“蜀末归宋之前一年”即公元965年除夕,后蜀皇帝孟昶让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辛题毕,孟不满意,便自己题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纪晓岚认为此乃“最古”的对联。如今一千多年过去,无论是作为“国粹”的联语——包括近体诗中的对仗句,还是作为民俗的门对、楹联、柱贴,都依然显示出蓬蓬勃勃的姿态,激荡着新时代的淋漓元气。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是汉语言精髓的魅力。

  梁启超谈到他的集句时说过,虽则当时的青年文学家反对复古,不喜欢骈四俪六,“但以我国文字构造,结果当然要产生这种文学,而这种文学,固自有其特殊之美,不可磨灭。我认为爱美之人,殊不必先横一成见,一定是丹非素,徒削减自己娱乐的领土。”他说楹联佳作“也能令人起无限美感”,道出了对联的生命力之所在。

  从语法、修辞、音韵、用典、机巧等角度综合考察,中华联语的韵味,实在要比西方的“两行诗”、日本的“徘句”、甚至佛教中的“偈子”更值得玩味。本栏目从2018年1月5日面世,到今天整整一年。而“今诠”虽然意在用大宗国粹的联语阐释、评点文化新闻与社会新闻,即所谓“旧瓶装新酒”;但是未必没有借机绍介、欣赏经典联语以普及推广的“新酒壮旧瓶”的努力。只是由于水准所限,未必能够达到初衷。

  沙叶新联曰:“落叶三思方坠地,夕阳一撇便沉山。”那是审美的境界,也是对联的蕴含。在新的一年里,笔者将继续汲取历朝之文采,聚焦大地之风光,关注文化与民生,为寓教于乐、重铸国粹略尽绵薄之力。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这是欧阳修的五七杂言诗《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里的联语。

  春景越是明媚可喜,那西子湖畔想念旧友的心情便越是富于诗意。

  在这里,笔者无心欣赏联语李白式的飘逸,而是想到了“逢春”与“破冰”的急切与激动——那是谢晋电影的时代意义。

  12月18日上午10时,“助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电影艺术家——谢晋”的评价回响在人民大会堂,老少几代观众百感交集。

  破冰化雪,花发江边。1979年前的25年,谢晋导演已经成功执导了《女篮五号》等作品,名声大振。但是,真正成为“时代推手”的,正是其“改革开放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那是用一腔碧血呼应拨乱反正、解放思想,那是表达民心的经典,是“千山绿”并“二月晴”的心灵史。

  “严冬时节,高耸入云的九华山早已被冰雪覆盖,年过半百的他,却不顾山高坡险、气候寒冷,顶风冒雪,沿着陡峭的山路,顽强地向上攀登。”当时,他正为《天云山传奇》精心选景——其艰辛步履充溢着“破冰之途”的象征意义。他的外甥女回忆:“他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如果说我走了以后,十年、二十年,大家还会说起谢晋曾经拍过的那些影片,那我这一生就无憾了。”

  现在,大家都记起了他。

  日前有一股腔调,说随着某明星被罚近9亿元,“影视业的寒冬已至”,说猪年别再指望有新片“贺岁”。其实,对于日进万金而瓦釜雷鸣,对于“手撕鬼子”的粗制滥造,所谓“寒冬”恰恰是广大观众的“春暖”。不痛不痒的“贺岁”还不如看看白雪皑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重温谢晋留下的时代经典,或者是对于历史与艺术的最大尊重。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杨柳门墙易得春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