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文化

板龙灯,舞出千古风流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2-10

摘要:    每年正月十五谷龙诞辰之夜,一阵铿锵皮鼓嘹亮震响,伴随着沉雷闷响的火铳……被誉为“中国一绝”的桃源县九溪板龙灯,就拉开了序幕。  桃源板龙灯初萌于东晋,兴旺于李唐,火爆于宋朝...

    每年正月十五谷龙诞辰之夜,一阵铿锵皮鼓嘹亮震响,伴随着沉雷闷响的火铳……被誉为“中国一绝”的桃源县九溪板龙灯,就拉开了序幕。

  桃源板龙灯初萌于东晋,兴旺于李唐,火爆于宋朝,成熟于明初,鼎盛于满清,完善于当代。

  板龙灯起源于草龙灯。相传明永乐二年,罗鼎夫妇从江西吉安前往湖南桃源谋生途中拾得一颗大蛋,孵出一条金色小龙,顿时电闪雷鸣,风狂雨骤,只见屋内红光一闪,小金龙冉冉飞升。当夜,罗鼎在客栈梦见金龙藏身于他家谷仓,大兴造谷之事,仓内每日可出稻谷三十六担。罗鼎非常疑惑,回家次日发现仓内果然出谷三十六担,每日将满仓稻谷救济周围贫苦农民,一夜便可复原,日后天天如此。明英宗八年,久早不雨,寸草不收,罗鼎开仓赊粮,百姓蜂涌而至,因出谷过量,龙体裸露,古历六月三十日谷龙气死于仓底。为感恩谷龙,罗鼎率众人裁龙八段,棺椁装殓,大礼超度,厚葬于下山坪小山嘴上,造其坟,树其碑,砌以墓围,并在龙庙重修莲花观纪念。因传说与现实的融合,从此,玩草龙灯便改为玩板龙灯。明末,九溪乡官坪村的上山坪专门修筑占地二千四百多平方米的“九层堂”,并请名师塑一龙头人身老道,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供奉谷龙影身神位与首领塑像,朝拜至今。据说罗家外甥、明末宰辅、兵部尚书杨嗣昌曾前来看望舅父罗为裳时,曾朝拜谷龙并亲笔书赐“龙吟虎啸”金匾,高悬堂上。清末每条灯的龙板由八块、十八块、八十八块、一百零八块、二百八十八块发展到一千零八块,逐步形成了融宗族祭祀与庙会娱乐为一体的板龙灯文化。

  板龙,与龙灯迥异,板龙的龙头龙尾和牌灯系纸糊篾扎,且与龙身脱节。龙身由若干块木板连结,每块灯板长六尺,宽五寸,厚两寸,上扎彩色灯笼三盏,内燃蜡烛;板中下装手柄,板的两端各凿一孔圆眼,相邻灯板由木楔插入圆孔连结,短的可连数十节,长的可连数百节,串起古、土、野、美、稀的气韵,构成气势雄伟、千姿百态的板龙灯。

  玩龙灯不用手舞而由肩扛,即每一条长板凳均由两人用肩膀相抬。相传元顺帝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举国民众纷纷揭竿而起。桃源九溪一带以官坪村莲花禅寺为聚集点,罗、沙、黄、彭、何姓等族首领响应农民起义,议定以正月十五玩龙灯为名,称谷龙和莲花佛祖报梦,说是板龙出山,天下太平,凡十五岁以上男子皆舞龙板。板合则为龙,板拆则为兵器,并约定以灯笼、火铳为号,元宵举事,后罗公黄公等十余族长壮烈殉难。起义虽被镇压,板龙灯作为对先辈不屈风骨的纪念流传至今并由此发扬光大,吸纳民俗、美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手工技艺,传承了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有关内容与知识,汇集体育、娱乐、交际、观赏于一体,以特有艺术形式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斗争精神与生活风貌,并登录于湖南省非遗名录之中。据《湖南民间舞集成》载:“板龙灯流传在桃源北部的漆河、九溪、双溪口等地。传说参加者可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抗日战争时,漆河等地耍过二百余长板,在河滩上狂跑呼叫,势如排山倒海,甚为壮观。”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它的精华总被浓缩在传统文化的细节中。板龙灯不正是这细节中精美的一环吗?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书信的衰落

下一篇:实施债转股提供参考 评《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实务》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