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着温情的革命记忆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安仁 发布时间:2017-08-04
策划人语
影片不仅是一种文娱消费形式,也是一国文化产业的必备要素,更是一个民族回顾历史、建立自信、表达民族精神追求的最直白途径。历经数十年发展,中国电影与国际同行的差距逐渐缩小,军事历史题材主旋律影片走过诸多时期,在商业影片阵地中开辟了独特空间。当电影工业的痕迹褪去,抛弃特效、摒弃偶像,真正支撑军事历史题材影片的主旋律,应该还是题材本身的动人魅力,是叙事技巧、情节设置、拍摄技法、人物塑造、细节表现的电影基本功,是体现革命精神,维护民族荣誉的自豪感在影片创作中的真实体现。
90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 90年后的7月30日,我们在朱日和训练基地沙场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这些历史的伟大时刻,总有多种铭记方式,电影就是其中一种鲜活的艺术载体。回味一部部独具匠心的军事题材电影,就是在重温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1981年,影片《南昌起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没有现代电影工业的特效制作,没有“小鲜肉”和偶像明星,没有高清数字镜头,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国人学习、了解革命历史的“入门教材”,更为用影视艺术记录革命历史事件提供了模板和标杆。
线索清晰,节奏明快
在中国电影工业高速发展,明星效应凸显,娱乐化主导影视产业之时,1981版《南昌起义》仍值得回味、借鉴,细细分析,这部电影的成功首先在于线索和节奏的适度把握。
宏大历史背景叙述,有着复杂人物网络与错综情节线索,难免陷入“碎片化”窠臼。《南昌起义》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简单的彩色胶片,远不比当下的数字高清,但清晰的线索和明快的节奏是最直观特色。故事从7·15事件前夕的武汉开始,随着汪精卫“东征讨蒋”的步伐与革命者在江西起义计划展开,故事中心逐渐转向庐山,继而九江,最终定格在南昌,构成影片流动且清晰的地理线索。
地理线索,承载着剧情发展,也埋藏着三条明确的时局形式发展线索:一条在党内,陈独秀优柔寡断、举棋不定,造成形式紧迫而工农处于危难;一条是反动派步步紧逼,汪精卫一面东征讨蒋,一面破坏革命;再一条是影片主角周恩来、贺龙二人交往,从最初接触,到相互信任。三条主线,一条愈来愈紧迫,一条越来越危急,一条逐渐坚定。整部影片,如同倒立金字塔,或美术中的成角透视图,所有线索齐头并进,最终会合于革命的枪响。这样严谨有序的结构,远非明星脸的堆积所能企及。
在地理线索承载、形式线索推动基础上,一条条情感主线,像筋脉血液一样流动、跳跃。
影片中,两位主角相识互信,贺龙偷偷委派亲信贺长生,向别人询问他的入党申请书“字写得对不对”,而且要“分开问”;后来,他闯入党内会场,交出入党申请书。
主角的情感线索,影响的是周围一群人:影片结尾,军中长辈贺长生牺牲,在他的上衣口袋中,人们摸出一张字条,“我要加入CP”。革命家不是天生的革命者,从相识、到感染,到坚定地走到一起,影片这一思想情感主线,将革命家心路历程完美呈现。
以历史事件为线索,讲述宏大背景,也是美国此类电影惯用手法。《众神与将军》中,历史演进与几位将军的理想、情怀多线并进;《爱国者》中,杰明·马丁一家的遭遇,民兵招募的过程,英军残酷的屠杀与一个国家诞生的轨迹共生。这样的结构,才撑得起宏伟背景叙事影片的“摩天大楼”。
细节中取胜
优秀影片,不仅脉络清晰,细节更需谨慎。81版《南昌起义》对细节的处理,堪称历史题材影片典范。
当汪精卫安插刁铁民,作为特派员进入革命部队时,贺军长低着头,一句“在贵州,你叫我帮你运过鸦片烟”的台词,切中对方要害,来的不声不响。“军长还是很诙谐。”刁铁民只能自寻台阶。这一细节,暗示出两位角色日后关系走向。刁铁民策反革命军中意志不坚定者,“我在花名册上看见,你是湖南人。”暗示对方经历,试图挑起对方情绪,台词精准到位,显露出敌人的狡诈,但又不失军中“高官”的体面。对照当下,一些“用力过猛”的影片难以具备这样沉稳的笔锋。
革命者的机智,与敌人的狡猾轮番上演,革命家在开往南昌的火车上,假扮年迈郎中,躲过特务追杀。他们宴请南昌各部队首领,麻痹敌情……各种阴谋与智慧环环相扣,在拍摄技法、情景布置、后期制作并不十分发达的年代,却更凸显了剧情编写的功力,更依赖于演员表演的高水平精准把握。
细节的精到,自然带来动人的效果:周恩来到南昌拜访朱德,朱德叫人搬来马蹄莲,“伏天里哪有这么好的马蹄莲?”“还记得吗?在巴黎……”镜头切换到数年前,二人在巴黎街头的场景,他们一起手捧马蹄莲,敬献巴黎公社社员墓碑——此处时空蒙太奇堪称神来之笔,只有粗糙失色的画面,还在提醒我们,这可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作品。
动人的细节还有很多,山岗上呼号的小女孩,失去母亲后娇羞可怜的眼神,撕扯着观众心房。见到革命女兵黑姑后,眼中透出的光彩令人动容,那句“兵妈妈”的呼喊,令观众记忆犹新。
革命洪流中的爱情之花
当下影片中,没有爱情元素,仿佛就不像一部现代电影;没有激情镜头,似乎就不完整。情节是为吸引票房,还是为推动情节,往往陷入悖论。《爱国者》《众神与将军》中,几位主角与妻子的爱情故事,爱情之花在历史洪流中绽放,《南昌起义》中,也是如此。
军人双喜准备辞军时,远在老家的妻子黑姑传来家乡噩耗。两人在领导劝说后,重新回到革命队伍:家仇血恨、革命理想、爱情纠葛环绕在两个年轻角色周围。二人重见,黑姑说“真没想到,前几天我还是死里逃生,现在就跟你在一个锅里吃饭了”。流露的是对丈夫的思念,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有着共同味道。黑娃却回应“营有营规”,纪律约束下,透露出一丝羞涩。草垛中,两人畅想未来,黑姑喂双喜吃荷包蛋,双喜说,“要东征啦”。黑姑说,“为什么不朝南打,打下湖南,我要把烧了的房子重新建起来,给你生儿育女”。接下来,两人刚要在草垛中继续温情,却被闯来的长辈贺长生撞见。一阵羞涩过后,留下的是革命洪流中一丝青春往事,生活化的情节令人动容。
最终,爱情之花不幸枯萎,双喜在攻打鼓楼的战斗中牺牲,黑姑坚定地拿起双喜的枪,向敌人逃跑的方向打去……革命理想用爱情的方式延续。
值得回味的经典台词
在只有一百分钟的影片中,不乏经典台词值得人们回味。周恩来说:“我们都是在为共产主义奋斗,我经常在想,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长大,有点知识,很慢,很难。我们只有抓紧时间工作,才不愧于做一个人。我们没有权利浪费生命,浪费时间。我想起我的母亲,就用工作来回报。”这是革命家的眼光与革命家的心声,又何尝不是老一代电影人的创作心声。影片背后,饰演周恩来的孔祥玉与饰演贺龙的高长利,分别在各自的影视、话剧舞台上,不断塑造着革命家形象,讲述着那些剥去外壳后,电影最本真的东西。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自然人性与文化人性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