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文化

【砥砺奋进的五年】文化花开别样美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安仁  发布时间:2017-07-14

摘要:  7月8日,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可可西里”也顺利...

  7月8日,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可可西里”也顺利列入其中。此前,丝绸之路、花山岩画、珠算、二十四节气等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获成功。至此,我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2个,为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总数最多的国家。

  不止在遗产保护领域,在过去五年里,文化产业发展充满活力。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达4.07%。文化事业呈现出不同以往发展态势:相关法律体系逐渐完善,文化立法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中,得益于改革释放的红利,文化精品创作涌现,产业格局日新月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并完善,将文化发展成果普惠大众。

  文化法规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两部法律颁布实施,成为文化领域一次突破。文化立法一向较为薄弱,甚至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文化立法的尝试也并不多。两部文化法律同时实施,标志着文化立法力度加大,对高速发展的文化事业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发展较快的行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据很大比重。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实现票房收入457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其间暴露出诸多问题:票房造假、偷漏瞒报一直存在;部分院线垄断排片,抑制了优秀影片发展,由此,执法监管的必要性日趋凸显。电影法在繁荣电影创作、推动简政放权、打击偷漏瞒虚报现象以及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纠正产业乱象,促进更多精品电影走向银幕。

  此前颁布并贯彻实施的《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在法律框架下,全国开展可移动文物、古籍文献、美术馆藏品等文化资源普查,健全文物、非遗、古籍等名录体系,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村落保护得到加强。在法律保护下,非遗项目与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2014年,国务院认定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提高传承能力、扩大传承队伍,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丝绸之路、花山岩画、鼓浪屿等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获成功,体现了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意识全面提升,凸显出文化立法的巨大作用。

  文化立法进程,并未止步于此。据悉,在目前的立法规划中,已经有《文化产业促进法》《网络安全法》《公共图书馆法》《著作权法(修改)》《文物保护法(修改)》以及《广播电视传播保障法》等法律正在制定中。文化立法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成熟,将澄清产业范畴,规范文化市场行为,调动创作、发行、管理各方积极性,促进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

  供给侧改革促进提质增效

  在逐渐完善的法律框架下,建立适合文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开拓融资渠道、激发文化作品创作灵感、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是进行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题中要义。

  在过去五年里,一些在以往代表落后产能的传统工厂、车间,变身为文化产业基地。同时,原有的文化企业,向囊括出版、影视制作、发行等在内的多领域迈进,一些全产业链文化企业初现雏形;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试验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落成,催生出一批文化产业集群和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优化产业布局结构,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聚集。

  2015年,云南某景区入园凭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为我国首单文化相关产业资产证券化案例。随后,几家主题公园和影院将未来一段时期的票房收入打包,整理为基础资产池并发行证券,开始了文化资产证券化的尝试。创新的金融产品设计,为财务健康、信誉良好的文化企业提供多样融资支持,为文化金融开辟新路径。金融支持的同时,财政支持也为文化精品的诞生提供养分:国家艺术基金成立3年来,共投入18.8亿元、资助项目2087项,激发了全社会艺术创造活力。

  在创新的产业格局和多样融资方式“加持”下,国内文化产业酝酿新的创作灵感,一部部经典作品,正在通过现代化IP创作方式,经全产业链整合,打造成全产业链文化产品。数十年前,诸如《葫芦娃》《黑猫警长》《阿凡提》等动漫产品,只具有几集动漫的播出形式,且只能通过电视信号播放。如今,脱胎于网络小说的IP《鬼吹灯》,演化为电影、网剧、舞台剧、手游等多种表现形式,将一部IP打造成立体化文化产品。在这股浪潮下,《葫芦娃》也在跃跃欲试,尝试现代化的IP创新模式。

  在这些变化下,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正在飞速变化,文化消费逐渐成为新兴消费热点。深圳文博会、义乌文交会等重点展会平台效应突出,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亮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不可小觑。如今,人们不能想象,在一座新兴城市中,没有电影院、剧场、书店、文化活动场所,将是一场怎样的“噩梦”。《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作出积极回应。法律明确提出“政府主导”公共文化服务,要求各级政府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了政府的主体责任。

  五年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完善。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博物馆4109个、公共图书馆3153个、群众文化机构44479个。免费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201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约6.6亿,博物馆参观总人次超过10亿,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活动次数近184万、服务人次5.8亿,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如是说。

  五年时间里,文学、影视等创作呈现时代新意与风气:《琅琊榜》《伪装者》《人民的名义》等电视剧、网剧点播过亿;《智取威虎山》《狼图腾》《寻龙诀》等国产影片,凭借自身实力与进口影片势均力敌;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成为首获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作家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其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成为当下青少年最喜爱的读物之一……

  花草繁盛,必植根于沃土。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引下,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用好作品服务人民。同时,文联、作协深化改革并向基层倾斜,改变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不断增强组织活力,服务向最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展。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指引下,正在用有筋骨有温度有理想的文字,书写时代。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舞职工风采 蹈金融情怀

下一篇:解读金融与国家安全要义 “金融制胜——金融与国家安全”读书会举办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