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讯 > 文化

金融制胜 《金融与国家安全》序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张红力  发布时间:2017-05-15

摘要: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渐成时代主题,文明的摩擦从高政治领域进入低政治领域,国家的对抗从兵戎相见模式进入发展决胜模式。当今社会,发展是硬道理,安全的核心在于利...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渐成时代主题,文明的摩擦从高政治领域进入低政治领域,国家的对抗从兵戎相见模式进入发展决胜模式。当今社会,发展是硬道理,安全的核心在于利益,国家利益是最现实的普世价值,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既顺理成章又堂堂正正。一个万众一心、蒸蒸日上的民族,必定是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高度协同、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统筹兼顾的民族。因此,和平年代,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决胜在发展,制胜在金融。

  金融制胜,因为金融是现代社会调节利益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媒介中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否用好、用活、用对金融手段,是一国能否在利益博弈中占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总体国家安全的关键。应该说,美国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的表现就提供了正反两个层面的例证:一方面,超级衍生、超弱监管、超级杠杆、超级借贷、超级贪婪和超前消费共同引致了危机,金融体系的风险出清让美国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另一方面,凭借着金融政策的及时救市、股市繁荣的消费激励、宽松货币的长期呵护和美元霸权的超然地位,美国经济快速实现了复苏,并再度巩固了其在国际社会的领先地位。胜败之间的须臾转换,利益得失的天壤之别,取决于金融的正确定位和作用发挥。放眼全球,纵观历史,金融从来都不是“无色”的,而是为一定政治目的服务。大金融家必须要有政治素养。

  反观中国,经济规模已可媲美美国,金融竞争力却和美国相去甚远,金融制胜思维更是十分稀缺,这就使得中国的稳健崛起缺乏金融的有效引领和保驾护航。写作本书之时,中国金融正在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股票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系统性风险骤然上升,经济社会大幅动荡,人民利益面临威胁,国家安全遭受冲击。虽然在托底政策的有力干预下,中国股市最终企稳,但教训值得深省,警钟需要长鸣。“股殇”之后,中国金融稳健发展的信心没有动摇,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需进一步强化。

  现实是面镜子,金融动荡暴露了中国发展的软肋:其一,我们不能身体已经进入金融大时代,思维还停留在金融只是一个行业的小格局,当今社会,金融牵一发而动全局,轻视金融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其二,金融是个技术活,金融又不仅仅是个技术活,我们既不能动摇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也不能完全被西方原教旨主义的市场化所绑架,缺乏实践经验的拿来主义很可能同时带来系统性风险,中国金融需要坚定符合国家利益的价值取向;其三,金融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超出风险管控能力的过快开放弊大于利,金融改革要重视次序问题,轻重缓急需要拿捏到位;其四,金融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不局限于金融自身安全,金融强则国强,金融乱则国乱,金融既是国际博弈的主战场,也是全面发展的主动力,需要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来思考金融应发挥的作用。

  本书的写作,就是希望能抛砖引玉,用我们的声音唤起全社会对金融重要性的关注,激发金融人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更多思考,并对如何用好金融利器实现中国国家安全提供可落地的建言。我们不是学院派,但尊重理论精髓和市场规律,我们试图呈现的,是一本系统、严谨、理性、求实、务实、朴实的学术著作。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论和国内外的金融实践,我们尝试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框架,立足金融,对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金融解决方案。当然,我们视野所及和研究能力是有限的,总体国家安全内容丰富,我们从金融角度进行的探讨还未能穷其所涵,我们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可能还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我们真心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这个专题的研究,并让更多金融人达成这样一种共识:我们不做金融改革激进派,要做金融改革促进派;我们不做金融引领空想家,要做金融引领实干家。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金融制胜,纲举目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之路上,金融大有可为。金融不仅是“钱袋子”,承担着资金融通的核心任务;金融还是“处理器”、“防火墙”、“急先锋”和“领头羊”,发挥着整合大数据、缓和内忧外患、适时适度反制和引领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实金融,做强金融,支持国家安全,引领创新发展,朝着中国梦的方向,扬帆起航!

  自励之,共勉之,是为序。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母亲是伟大的

下一篇:丝绸之路:半部中国文化史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